在临海,有这样一支队伍,哪里有困难,他们就挺进到哪里;哪里最艰险,他们就冲锋在哪里……他们不是军人,却有着军人一样闻令而动的执行力;他们不是“超人”,却始终冲在急难险重的最前线, 守护着万家灯火……他们就是农机总站的驾驶员们,临海人眼中的“突出队””特种兵”,一群默默坚守与无私奉献的暖男。
干在实处,尽显担当
每年“三夏”“三秋”期间,都是考验农机人的关键时刻。农机总站的驾驶员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遵循“养重于修”的原则,注重农机的日常保养,让国有农机始终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随着抢收的冲锋号吹响,他们立刻驾驶自己的爱车奔赴各生产区,冲锋在收割“战场”的最前沿。今年的“三夏”,天气时阴时雨,形势十分严峻。为完成5月26日前大麦收获登场任务,公司党委集中一切机械力量,采取昼夜抢收的方式,按下夏收工作“加速键”。收割机驾驶员人手不够,农机总站站长张春林带头冲在最前面,他不顾自己右腿有伤,亲自驾驶约翰迪尔C230收割机帮助13大队收割大麦,昼夜抢收保丰收。“张站长每天早上很早就来到大队,除了中午在田头简单扒几口饭,就一直在车上抢收,连续3天3夜,每天收割到深夜12点,很辛苦。正是有了张站长带领的队伍,我们的大麦才能在雨前顺利登场,多亏了他们。”13大队队长成洪祥提起张春林,更是赞不绝口。
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在临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困难,农机总站的驾驶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抗干旱、救险情、修泵站、排洪涝……他们的足迹踏遍临海大地。
去年夏插期间,天气异常干旱,各大队灌溉用水告急,眼看着刚栽下去的小秧缺水发黄,管理人员寝食难安。农机总站驾驶员闻令而动,迅速组成3支抗旱小分队,在重要河道出入口清淤捞草,疏通河道,引水入渠;个别大队地处下游水位低,他们就驾设临时泵站抽水灌溉,24小时守候在田头,解决大队燃眉之急。每年水稻需水高峰期,也是泵站故障高发期,泵站维修师傅宋玉民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不论白天夜晚,只要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每次修理水泵,他都要身着潜水服、腰系安全绳、配带氧气面罩深潜到水下4-5米作业,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精湛技术,他总能“药到病除”,在分公司赢得良好口碑。外拓基地顺泰生产区40大队一匡稻田因地势低洼,加之周围鱼塘和稻田排水,导致1090亩稻田受淹。农机总站驾驶员陈万林、吴永军连夜驾驶移动泵站赶到受淹稻田,迅速驾泵抽水,他们俩顾不上夏季高温和蚊虫叮咬,24小时轮流值守,近一个月时间守护在田头,保障了千余亩稻田安全生长。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临海的农机人不仅肯实干,而且善钻研,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坚持农机农艺相融合,着力在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粮食减损增收上攻坚克难,小改革小创新层出不穷。他们参与研发的移动式泵站、多功能水田平整机、麦子沟壁播种、油菜收割减损可延伸割台等多项创新技术在分公司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粮食丰产增效。
迎难而上,“疫”往无前
在抗击疫情的那段时间里,农机人积极响应农场公司党委号召,冲在前,干在先,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战疫”的第一线,成为场域内“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宣传员,身穿志愿者服装深入分场大队、田间地头,发放疫情防控倡议书,引导职工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学习防疫知识,遵守农场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听从指挥,科学做好个人防护。他们是巡查员,对农场全区域的河道、交通路口进行24小时巡逻检查,防止外来人员及居民聚集钓鱼,发现人员聚集的及时疏散,确保居民群众生命安全。他们是值勤员,主动承担场域内主要交通路口哨卡点的值勤工作,全力守护场域职工居民的平安健康,构筑起一道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他们是服务员,在核酸检测点,他们测量体温、维持秩序、人员引导、清理现场,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居民的生命健康。
这支特有战斗力的队伍真正践行了“敬业奉献 团结厚德 务实进取 创新发展”的临海企业精神,用实际行动为临海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