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18大队的时候,研究生才毕业,虽有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缺乏,在工作中难免感到‘迷茫’。跟着师傅学了几个月,又历经了‘三夏’和‘三秋’两季农忙,很多生产上的事情,我也可以独立去做了,很有成就感!”近日,刚刚获评苏垦农发工会2023年度“青蓝工程”优秀徒弟的姜恒鑫这样向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入门”体验。
原来,为引导新入职的青年员工尽快适应新角色、熟悉新环境、融入新团队,同时发挥业务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兴企”战略,创新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实现青年员工1年“站稳岗”、2-3年“站好岗”、4-5年“出实绩”。结对名单按照“取长补短、帮带共进”原则,根据工作关系、业务关联、便于沟通,以及“师父”在不同领域的优势特长和“徒弟”的短板等实际情况,在双向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精准匹配确定的。
姜恒鑫与师父吴劲松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吴劲松没有过多寒暄,直奔主题:“搞农业的就要多下田,不踏田是不能掌握第一手数据的。干了这么多年农业,‘勤快’这两个字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希望你也能这样。”这让姜恒鑫顿感“压力山大”。吴劲松管理的大队综合成绩近三年均居分公司前列,姜恒鑫不敢懈怠,朝着能尽快独立工作的目标“加速跑”。在踏田调查田间作物长势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时,吴劲松手把手的教,他认真的听、详细的记,回家后还要再“复盘”再“总结”,如有困惑的难题,自己便记在专门准备的问题本上,继续“缠着”师父学技艺。吴劲松探索的水稻“湿润施肥”的施肥方式、“少食多餐”的施肥模式、“药剂拌肥”的封闭方式等,更是让姜恒鑫受益匪浅。在师徒俩的共同努力下,18大队荣获分公司2023年度优胜大队二等奖。
“小周刚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的,现在褪去了书生气,越来越像个种田人了。”5大队队长徐洪兵提到的小周,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徒弟——5大队的研究生协管员周克友。周克友来临海分公司工作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白净的皮肤已经在日复一日的踏田中晒成了小麦色。徐洪兵带徒弟的宗旨是:“带着他们学,领着他们干。”周克友刚来5大队的时候,年轻干劲足,工作认真负责,但在管理经验和统筹协调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徐洪兵在处理生产管理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时,总会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先拿出解决方案,再田头现场教学,在边干边学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三夏”“三秋”期间农机作业多,日头再毒,师徒俩都奔走在田间地头,严查机械作业重点环节。得知小周不知道如何抓水田平整质量,徐洪兵就亲自扛锨到田间,从整地前关键腰埂的建立、整地时的水层要求、再到整地后如何以水验平来检查整地质量,手把手地教小周去做,让小周从害怕去田间查整地质量慢慢掌握了抓整地的关键要领。去年5月初,育秧关键期低温来袭,天气预报夜里有暗霜,为了预防秧苗受到冻害,师徒俩每天深夜及第二天凌晨打着手电筒到秧池进行喷水护苗。正是有了师徒俩的精心照料,去年5大队的水稻秧苗素质相比往年更上一层楼。2023年5大队更是获得了小麦、水稻单产和周年效益同时位列分公司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分公司2023年度优胜大队一等奖。“回顾结对这一年多来的体验和感受,真的是很欣慰。徒弟善于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创新,成长更是十分迅速,2023年度还被农发公司工会评为了‘三夏’控本标兵。”提起自己的这位徒弟,徐洪兵眼里满是骄傲。
春泥护花传帮带,青蓝携手展风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员工们在各自师父的带领呵护下,稳步进入工作状态,在临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