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徐来,麦穗摇拽。眼下,临海农场大麦陆续成熟开镰收割,放眼望去,田间地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正在麦田驰骋穿梭,一垄垄成熟的麦穗被卷进机器,机械轰鸣声交织回荡,奏响了夏粮“丰收曲”。
在四生产区20大队,驾驶员们早早等在田头,“麦秆还是皮的,等太阳出来透透,麦秆变脆才好收,损失率也低。”说话间,驾驶员李崇海掐了根麦秆试了下韧性。越是接近中午气温越高,麦秆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变脆,日头越来越大,田头的车和人反而多了起来。上午10点20左右,收割机陆续进入田间来回穿梭,麦子被大口大口吞下,变成麦粒装进“肚子”;机身后方,打得粉碎的秸秆撒在田里,两个多小时,一块条田就割完了。
“现在农机很智能,很多参数都能实时显示。”说起收割机,李崇海打开了话匣子:“像CLASS收割机,能够达到326马力,大功率,作业效率高。车上北斗导航可实时定位和测量作业面积,边走边测,收麦轨迹一目了然。”
联合收割机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卸载谷物仓。在各大队田间,收割机作业时,一辆辆运粮车紧随其后,装粮、运粮、卸粮一气呵成,节省了大量时间。看到倒伏麦,李崇海总会把速度放慢,把割台往下摆,细心把麦子收进仓里。“好机器用心割,倒伏麦也能颗粒归仓。”在机器身后,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农场公司、社区党员干部组成的支农服务队志愿者们,正蹲在田里检查收割完的麦茬和秸秆,“数了下颗粒数,损失率没有超过1%,秸秆也粉碎得非常好。”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农场本部与外拓基地顺泰生产区共计种植大麦近2.5万亩,预计5月底前完成收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