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农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作者:张海华发布时间:2024-07-10浏览次数:10

流金遍野,捷报频传,今年,临海农场又迎来了丰收年。稳产高产的背后,是农场公司党委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农机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在遥控器的地图上规划好航点,设置好飞行高度等参数,无人机便腾空而起,在碧绿的稻田上空进行“观测”。只需十几分钟,苗情长势、田间状况便跃然于图……夏管期间,走进农场广袤的田野间,各生产区技术员正在统一实施无人机巡田作业。随着5架无人机交替升高,一张张高清图片实时传送至苏垦农发“智慧平台”操作系统。“从多光谱图上看,红色的表明长势较好,绿色的表明苗情偏差。”后台的电脑上,农业中心主任徐建锋正在对传回的图片仔细查看,“传统巡田工作,需要农技人员到田间多点调查,依次查看水稻分蘖情况和生长情况,但在大田里,挨个查看苗情、病虫草情很难做到。无人机能够很好的辅助我们做好田间管理,掌握整个田块不同地段的情况,便于第一时间对症下药。”

智慧灌溉系统让农田管理也变得轻松便捷。“刘队,河南13号条田需要上水。”接到电话,三生产区14大队管理人员刘雪海随即轻轻点击手机屏幕,远在一公里之外的水渠闸门便缓缓提升,汩汩灌溉水涌入稻田,让秧苗“喝”足了水。“以前的闸门一个人根本拨不动,有的时候还要到防渗渠里面去拨,很不安全,现在只要在手机APP上操作就可以了,一个人在这边就足够了。”农场的防渗渠边矗立一个个多晶太阳能光伏板,格外显眼,“这是以农场多个灌溉渠为依托,集太阳能供电、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通过手机连接应用平台,远程操控稻田进水、排水,实时观测防渗渠道水位的高低,能够节约用水、用工,有效解决管水工老龄化问题。”农水中心副主任徐登祥介绍说。

“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伴随农机更新步伐激昂的旋律,解开了稻麦产量提升的“密码”。收割时节,坐在大型联合收割机驾驶室里的驾驶员们气定神闲,轻松依靠操作台监控着机器的运行状态和农田的情况。收割机的方向盘自动调整方向,如同长出了一双“眼睛”,行走路线异常笔直。装配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可以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导航功能,实现自动化作业。驾驶员只需输田块的边界信息,收割机便可以自动沿着预设的路径作业,有效提高了收割的速度和精度。“以前我们收割完全靠经验和技术,手动控制间距和行驶线路,很多边边角角还割不到,有的还会重复割,现在有了北斗,活干得轻松还漂亮!”驾驶员李崇海感慨着农场日新月异的智慧农业发展。

沃野千里,稻麦飘香。农场公司党委始终将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必能转化为收获季节的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