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一阵清脆的手机闹铃声将陈晨从睡梦中惊醒,他一骨碌翻身下床,快速穿好衣裤,不到5分钟便完成了洗漱。窗外透着一丝微光,天还没亮,他走出大队的宿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陈晨2022年从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工作,在五生产区担任技术员仅半年后,便主动要求到大队学习锻炼,成为农业一线产业工人队伍中的的一员,从一名毫无经验的“农业小白”逐渐成长为今日在农田里得心应手的“新农人”。
眼下正值“三秋”大忙,今天的主要工作是要配合队长完成200余亩的水稻收割和近150亩的小麦播种任务,此外场头稻谷要翻晒、出售,明天播种的小麦要浸种,昨天刚刚播种的麦田要抢在下雨前开好横沟……昨天晚上,他已经在休息前拿出了今天的工作计划,此刻,他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当天的工作又过了一遍。
清晨6点,陈晨就驾驶着拖拉机,和工人一道将今天要播种的麦种运送到了田头。去年他已通过培训取得了农用拖拉机驾驶证,大队需要运输秧盘、肥料、种子等,陈晨都能熟练的驾驶着拖拉机在田间穿梭,将他们送到指定地方。7点一到,播种机就准时到了田头。秋收已逐渐接近尾声,农场秋播工作全面开展。播种前调试好播种量才能保障小麦出苗率,陈晨不放心,同驾驶员调试好后,第一圈播种结束,他仔细查看了播种箱剩余的种子,随机又走到田间察看了播种深度和露种情况,和预定的播量差不多,播种质量也符合作业标准,陈晨紧张的心情才稍稍放松下来。这时候,他才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拿出一瓶牛奶和1个面包,草草地解决了早饭问题。
上午9点,露水一干,收割机便陆续驶入田间穿梭作业。陈晨拿好检测框、卷尺和记录本,跟随着收割机检查收割质量。在离田头约100米的地方,他选好点并放置好检测框,只见他熟练的扒开稻桩,轻轻拍打稻草,认真计数落在地面的稻粒,连测2个点后,确认实测损失率大约是0.85%,符合规定的作业标准。接着他又用卷尺测量了留茬高度,仔细察看了田间软烂程度,在确认基本能达到适墒耕翻的标准后,立即联系耕田驾驶员,约他在2小时后进行耕田作业。白天的时间陈晨都是在田间度过,从一块田到另一块田的辗转,从收割到播种的衔接……
当落日的余晖洒向场头,水分达标的稻谷已打堆成垄,静静地等待出售,陈晨等在场头,今晚他要继续协助队长和米厂、苏垦物流做好对接,并完成质量控制系统的录入工作,为这批稻谷从播种到出售的全程可追溯划上圆满句号。
他的师傅,五生产区副主任、28大队队长朱宝贤提起陈晨,总会露出自豪的笑容,“陈晨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农垦人,但他身上却有着农垦人能吃苦、肯钻研、敢担当的精神,有着为农垦事业奋斗的理想和决心。”在逐梦的道路上,陈晨将汗水洒在田间地头,用奋斗、实干深深扎根在农垦的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