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临海农场,麦浪翻滚,绿意盎然。连日来,各生产区大队技术人员深入万亩麦田,开启全天的病虫害“问诊”工作。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开始抽穗扬花,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进入高发期,农技人员与时间赛跑,为夏粮丰产筑牢“健康防线”。
“今年持续的干旱少雨,蚜虫也格外的多。”顺泰生产区技术员周克友半蹲在田间,左手攥着麦穗,右手轻轻拨开麦叶,“像这种无翅蚜正在产卵,不防治的话三天内虫卵孵化率能到70%。”不远处,无人机轰鸣着掠过麦田,精准喷洒生物药剂。
在18大队田边,随着遥控指令下达,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阵阵旋翼轰鸣声中,无人机在距麦浪3米的低空穿梭,雾化后的药液如细雨般均匀洒落,麦田边缘,是大队管理人员脸上的欣喜。“这药里加了氯吡硫磷和烯啶吡蚜酮,能够有效防治蚜虫等多种病虫害。”四生产区农技员刘虹丹介绍,相比传统人工喷洒,无人机飞防效率显著提高,且雾化效果更佳,喷洒效果均匀、精准,药液渗透性强。
依托无人机巡田系统,麦苗长势、营养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实时图像数据即时回传至苏垦农发“智慧平台”,农业中心根据不同地块的小麦生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液喷洒方案,细化每次用肥用药剂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全面增强小麦抗病虫害能力,以“药肥双减”赋能农业绿色发展。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正书写着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