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骄阳似火,炙烤着广袤的田野,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间回荡。当前,临海农场小麦已进入收获高峰期,“三夏”生产攻坚战全面打响。全场上下争分夺秒抢收抢插,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精耕细整,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三生产区,6台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作业,沉甸甸的麦穗大口大口吞下,变成麦粒装进“肚子”;机身后方,打得粉碎的秸秆撒在地里。“今年我们采取‘人歇机不歇’的方式,24小时轮班作业。”生产区主任王爱东介绍,当前已进入芒种季节,田间小麦已全部成熟进入适收期,生产区严格按照“三夏”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力争3个晴天将田间一万余亩小麦全部抢收登场,保质保量完成夏收任务。
麦收连着夏插,在14大队刚刚收获的麦田里,2台大马力耕田拖拉机“突突”作响,犁铧翻起褐色泥土,碎土辊将土块碾成细浪。大队协管员王洋正带领着管水工逐条田检查排水缺口,一旦发现缺口,立即用铁锹铲起湿泥封堵,为下阶段大田上水做好准备。不远处,栽插机正将嫩绿的秧苗整齐插入水田,一株株秧苗在阳光下舒展身姿。“现在是水稻栽插黄金期,耕、上水、整地、封闭、栽插环环紧扣,一步慢就步步慢,必须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力争收割后5天内完成水稻栽插任务。” 大队长刘雪海的声音坚定有力。
为确保“三夏”生产顺利推进,多个“三夏”生产服务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生产区大队一起抓质量、解难题。在17大队田间,一场“农机救援”正在上演。农水中心负责人徐登祥头稳稳坐在偏置式收割机驾驶座上,操作杆在他手中灵活摆动,将田埂上的小麦精准收割。原来,负责收割田埂的机械突发故障,若不及时处理,后续耕地上水工作将受阻,“三夏”进度也会受影响。徐登祥得知后,立即调配农机总站应急备用收割机赶来。17大队队长张文激动地握住徐登祥的手,“徐主任,您这是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啊!太感谢了!”
夕阳西下,收割机的轰鸣声仍在田间回荡,映着天边的晚霞,勾勒出一幅忙碌而壮阔的“三夏”生产图景。